小学劳动课都包括什么(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

生活主编 2024-04-30 09:57:01

教育部日前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再一次把劳动课提到了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的高度,也将“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这个有关劳动课的话题送上了热搜第一。人们在热议劳动新课标的同时,也勾起了不少年少时的回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当年的劳动课什么样。

中小学增设“手工劳动课”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中小学就陆续开始了增设劳动课的改革。

上世纪50年代,四十中学的学生在民用灯具厂老师傅的指导下,在学校车间生产探照灯的外壳。冯文冈摄

1955年金秋,全国的小学都从新学年开始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即综合技术教育)和加强劳动教育及体育活动,以保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据本报1955年9月7日1版《全国小学将根据新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报道,新的教学计划从第一学年到第六学年特别增设了“手工劳动课”,以便联系自然、地理、语文、算术等各科进行教学,制作教具、玩具,并作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

随后,北京市教育局在修订了本市普通中学和小学的教学计划后,于1958年暑期组织完成了改编和新编教材的工作。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曾遍访农业社、技术员,搜集了大量材料。在最终的新教材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内容得到了大力加强。

为了开好生产劳动课,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还在暑期开办了中学生产劳动课教师训练班,一批教师通过劳动锻炼,掌握了较系统的工种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生产劳动技能、技巧。比如,过去很多物理教师在电路通路时不敢动手修理和安装电灯,对大街上常见的电线杆上的高压和低压线路的分布分不清楚,对变压器的保险和避雷装置不认识。通过这次学习,他们掌握了线路安装技术,弄清了应该懂而不懂的东西,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1958年8月27日《北京日报》2版,《为迎接生产劳动课作好准备 部分中学教师加紧劳动训练》)

1958年8月27日,《北京日报》2版

在1958年的新学年,北京城区小学普遍设立了手工劳动课,中学的初一至高二也新增设了生产劳动课,并且密切结合学校的勤工俭学来进行。劳动课成为当时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重要课程之一。(1958年8月16日《北京日报》3版,《修订教学计划 革新教学内容 中学教材改编工作大部完成》)

1958年8月16日,《北京日报》3版

工厂车间建到中学里

1959年,本市第二中学高三一班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听工人讲劳动课。冯文冈摄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厂根据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需要,在学校设立车间,让学生能够就地参加劳动生产,是北京城区普通中学学生上生产劳动课的一种固定、经常的基本形式。

1959年2月6日,《北京日报》1版

据本报1959年2月6日1版《工厂在学校设车间的办法好》报道,1959年初,在北京城区的近百所中学里,已经有58所学校同中央、市属及区属的55个工厂建立了协作关系,这些工厂在学校建立的车间达120多个。其中,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北京有线电厂、北京开关厂、北京玻璃厂、北京综合仪器厂、北京化工厂和北京电子管厂等7个现代化国营大工厂,在东城、西城、崇文等区的38所学校设立了车间。这些车间一般都是和教学有联系的,有电工、化工、机工和仪表等几种类型。工厂还派了技术工人和老师傅指导学生进行劳动生产和学习生产技术。在上生产劳动课之前,工人师傅们会给学生讲解生产的操作规程,并进行安全教育。

1961年植树季,二十八中学生来到天安门前上劳动课,在绿化工人的指导下给松树松土。冯文冈摄的副本

把车间建到学校里,这样学校就能够根据统一的教育计划主动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劳动时间,并使生产劳动的内容能够同学生的年龄、性别、体力情况相适应,同各年级的有关课程尽量地结合起来。对于初中学生,学校一般安排比较简单的工种;对于高中学生,就安排电工、化工、机械等比较复杂的工种。以第六十二中学为例,区属北京民用电器厂在学校建立了组装电熨斗、电炉子、镇流器3个车间,六十二中在物理课讲电学部分的时候,老师傅和教师就在学校的车间里组织现场教学,讲解电熨斗、电炉子的原理,学生联系自己在车间亲手组装的情况,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靠。

1959年2月7日,《北京日报》2版

上这种生产劳动课,巩固学习知识、加强实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劳动以及和工人的接触,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加强了集体主义思想和劳动观点,培养了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第四十中学的同学们表示,参加了民用灯具厂在校内设立的车间里的生产劳动后,他们懂得了每道工序都很重要,有一道工序发生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产任务的完成。老师傅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冲天干劲,也让他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纷纷提出了向老师傅学习的口号。(1959年2月7日《北京日报》2版,《40中和民用灯具厂协作双满意》)

到京郊农村学真“把式”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在校内车间参加生产劳动,北京中小学生上生产劳动课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到京郊农村去干农活儿。那时候,学生们干的农活儿特别实打实,真就是和老农们一般无二地劳动。

【小标3版1】1959年5月19日,《北京日报》2版

在当时首都的菜篮子——西郊四季青公社,经常能看到城里中学生参加农业劳动的场景。菜地里,农民们手把手教学生干农活儿:手上沾满黏糊糊的黑浆,给西红柿秧打杈儿;用稻草把大白菜的菜帮儿拢起来捆紧,好让菜心长实。在京郊的农田里,同样也有城里中学生插秧的身影:打着赤脚,手握秧苗,在田地里弯着腰劳作……

2021年,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学生在校园一角的稻田里体验京西稻种植。阎彤摄

辛苦的农活儿,令当时上中学的韩文林印象深刻:“天气已转凉的清晨,衣裤全被露水打湿,透心凉,头上却流着热汗,每一个菜帮儿上,都有流下的汗水。”(2021年12月5日《北京晚报》12版,《当年学校劳动课》)

2021年12月5日,《北京晚报》12版

小学生们在上劳动课时,也同样力所能及地参加农业劳动。在海淀区蓝靛厂中心小学,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公社收白菜、萝卜的劳动,孩子们从中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捆白菜要在晌午捆,入窖的白菜的烂叶必须用手撕,用小刀割就容易烂。二年级学生还在拔萝卜时自编了儿歌:“萝卜大,萝卜大,一辆大车装不下;萝卜好,萝卜好,等会(儿)穿上大棉袄;萝卜笑,萝卜笑,一会(儿)萝卜就入窖”。(1959年5月19日《北京日报》2版,《蓝靛厂小学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

1973年秋收季节,女团员们在麦田里抢收小麦。王胡摄

在郊区的六一小学因为校园较大,学校从1958年开始就在校内建立了红领巾小农场,每周安排两节劳动课,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农业劳动。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在6亩农作物土地上种了花生、老玉米以及白菜、西红柿等。通过劳动实践,许多学生都养成了不怕脏不怕累、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翻地、浇水、打扫厕所,不少同学都抢着干。孩子们由于自己辛勤地劳动,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注意了节约。(1965年5月8日《北京晚报》2版,《六一小学学生坚持农业劳动》)

1965年5月8日,《北京晚报》2版

商场糖果柜台里当“售货员”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孩子身上出现了骄娇二气,劳动观念差,也不注意节约。一些重点中学较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加强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比如当时的三十五中就规定,劳动课未被评“优”的学生,不能评为“三好生”。二十六中则要求高中学生每学期劳动25节课,初中学生劳动20节课,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商店、绿化队等地参加劳动。(1981年6月10日《北京日报》1版,《二十六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

1981年6月10日,《北京日报》1版

小学里的独生子女和“老疙瘩”更多。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全市小学都加强了劳动教育。特别是丰台、东城、西城、海淀等区,劳动课在全区小学1至6年级都开起来了。在小学的劳动课上,大多是学习生活技能,有的学炸荷包蛋、熘白菜,有的学查水表、电表,还有的学擦电风扇、使用洗衣机。南菜园小学的劳动课颇有新意,是让学生们去商场当“售货员”。

“我们不能像张秉贵爷爷那样‘一抓准’,但是要把每袋装500克的糖称准。”1989年2月1日,在东安市场糖果和食品组柜台参加劳动的南菜园小学学生,在“张秉贵式售货员”张玉华的指导下,认真分装杂拌糖。同学们的一双双小手紧张地忙碌着,把锅巴、果汁糖等8种食品装成一袋称重,还不忘随时检查食品样数是否齐全。杨艺小朋友说:“包装食品我开始觉得挺新鲜,可是时间一长,手指头也疼了,以后真得好好锻炼了。”(1989年2月10日《北京日报》2版,《在商场上劳动课》)

1989年2月10日,《北京日报》2版

劳动教育就这样在本市各小学深入开展起来。到1993年,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1至6年级全部开设了劳动课,郊区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学校也都开设了劳动课,945所学校都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占总校数的77.9%。(1993年10月22日《北京日报》6版,《本市小学全部开设劳动课》)

1993年10月22日,《北京日报》6版

新世纪高中生劳动课学开车

进入21世纪后,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提出,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劳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那时候,学车的热潮正席卷北京,学习汽车驾驶也从众多劳动课中脱颖而出,成为特别吸引高中生的新潮劳动技能。

2000年3月10日,《北京日报》5版

据本报2000年3月10日5版《西城区劳技教育中心挂牌》报道,在新成立的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西城区中学生劳动技术教育中心里,设有“汽车模拟驾驶专业”教室。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而且还可以坐进“模拟驾驶舱”中“点火”、“换挡”、“踩油门”,面对舱中荧屏“开车”飞上“高速路”。这让来中心上劳动课的中学生们兴致盎然。

丰台二中更进一步,在高三学生中进行劳动课改革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寒假完成交通法规和汽车机械常识的学习,成绩计入劳动技术成绩。这对年满18周岁的高三学生来说,还意味着同时获得了学习驾驶的资格。这种新颖实用的劳动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家长冯启生说,汽车驾驶是今后孩子必须要会的,现在有条件就应该让孩子尽早学。(2002年3月1日《北京日报》7版,《丰台二中劳动课出新 高中生学开车》)

2002年3月1日,《北京日报》7版

在菊花田里采摘,在中药园里收获药材,跟着非遗传人学做豆腐,在一榫一卯中探寻传统木作技艺……时至今日,北京中小学的劳动课还在不断出新。我们相信,随着今年9月新课标的正式实施,孩子们的劳动课会更加丰富多彩,对劳动的体味和热爱也将更加深刻。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
相关文章